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的主要改动和优化,包括暴露等级、伤口处理、暴露前免疫人群范围、首次和再次暴露后的免疫程序,以及狂犬病疫苗品牌替换程序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规范新版的主要改动
包括新增直接接触蝙蝠为三级暴露、不再要求肥皂水浓度和伤口冲洗时间、消毒剂选择的优化、暴露前免疫人群的扩大、再次暴露后的接种建议、狂犬病疫苗品牌替换原则等。
关键观点2: 暴露前免疫人群范围的扩大
新版规范增加了动物收容机构工作者、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者、猎人、计划到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者等人群为暴露前免疫人群。
关键观点3: 首次和再次暴露后的免疫程序
首次暴露后推荐两种免疫程序,一是5针免疫程序,二是2-1-1免疫程序。再次暴露后根据受伤时间和接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接种。
关键观点4: 狂犬病疫苗品牌替换程序
原则上是尽量不替换,如必须替换,应使用同一程序的疫苗,并用替换后疫苗的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
文章预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已于 2023年9月 正式发布,距离上一版本的规范已经过去近15年。 我们一起看看2009年版和本次版本 有何不同 。 省流版 有以下改动及优化: 1. 规范新版三级暴露新增了“直接接触蝙蝠”。 2. 不再要求肥皂水的浓度,伤口冲洗时间约15分钟即可,消毒剂的选择删除了2%-3%碘酒和75%酒精,改为稀释碘伏。 3. 新增了暴露前免疫高危人群:动物收容机构工作者、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者、猎人、计划到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者等。 4. 再次暴露于致伤动物的患者,若曾全程接种狂犬疫苗,3个月内无需加强接种,超过3个月及以上,则需补两针加强针。 5. 若在外地被咬伤,本地无同品牌疫苗时,可以替换不同品牌的狂犬疫苗进行接种,按替换疫苗的免疫程序完成后续针次。 01. 狂犬病暴露风险等级 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