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在社交媒体上,去联合国实习或开会的人设立人设的现象,特别是被贴上“联合国名媛”标签的现象。文章指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针对女性,也涉及到男性。文章讨论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包括信息差制造网红难度的降低,以及传播效率考虑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人们生产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对社交媒体信息丰富度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社交媒体上联合国实习或开会设立人设现象普遍,被贴上“联合国名媛”标签的人不只是女性。
文章描述了社交媒体上人们去联合国实习或开会设立人设的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背后不仅涉及到女性博主,也包括男性创作者。他们设立人设的行为容易被贴上“联合国名媛”的标签。
关键观点2: 利用信息差制造网红、名气变得困难,信息传播环境更迭。
随着用户生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利用信息差制造网红和名气变得越来越困难。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用户对内容的审视更加严格。
关键观点3: 社交媒体信息的丰富度和透明度的提升,让联合国的滤镜被打破。
社交媒体信息的丰富度和透明度的提升,让曾经利用信息差制造高大上的手段失效。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获取真实信息,打破了联合国的滤镜。
关键观点4: 批评者倾向于使用负面标签来扩大舆论场音量。
一些批评者倾向于使用负面标签如“联合国名媛”来引起公众关注。这种标签化的做法可以迅速扩大舆论场音量,但也可能导致对某些群体的不公平评价。
关键观点5: 原创内容的保护问题需重视。
文章提到了原创内容的重要性以及版权保护问题。在社交媒体时代,尊重原创和尊重版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文章预览
花儿街 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在联合国实习,已经成为一项口碑高危的工作。 如果你曾经动用钞能力,跑去联合国咔咔摆拍,然后在社交媒体立了个“我在联合国实习”“我去联合国开会”的人设,此刻,你可能已经被群众的慧眼识别,为你打上一个“联合国名媛”的标签。 谁能想到,这年头联合国都会发回旋镖了?当年花钱去跟联合国发生关系,也没多大流量。现在被不花钱打假,身份却和联合国发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可是,如果有人是靠发挥硬实力,好不容易申请到了在联合国实习的机会,很可惜,她可能也会遭到无差别的标签扫射,同样被打上联合国名媛的标签。 去摆拍拗的人设是随便立的,给真正在联合国实习的人带来的评论区攻击甚至网暴却是扎扎实实的。 这不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传统层次了,还到了“假作真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