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在41岁这年,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80余天便辞官归里。此后,他开始安心经营他的小园。 在这片园圃中,他摒弃荣利、勤耕读书,以耕作与闲读,体会生命的质朴与淡泊,呈现“安贫乐道”的生活美学。这种生活方式影响了后世文人,造就了中国园林的文化意境。在陶渊明之后,文人们借园林寄情,追求“小隐于山,大隐于市”的生活境界,寄托心志,悠然自得,展现其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陶渊明的小园启迪了历代文人,更深深影响了后世的造园思想,成为“天人合一”的生动写照,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24年9月13日13版,特此转载,以飨读者。 陶渊明的小园境界 文 / 李溪 ▴ 【南宋】 梁楷《东篱高士图》 绢本 立轴 设色 71.5x36.7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园林种种 在许多文明中,园林都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