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KnowYourself

我每天的情绪价值,80%来自这件事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1-28 20: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搞抽象”这一网络文化现象,分析了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背景。文章从“抽象”词的起源、发展,到“搞抽象”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再到其心理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文章还通过实例和参考文献,从多角度解析了“搞抽象”背后反映出的荒诞、悲凉等情绪和“祛魅”等社会现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搞抽象”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源于游戏主播,用于吐槽和表达复杂情绪。

文章介绍了“搞抽象”的起源和发展。

关键观点2: “搞抽象”背后反映了荒诞和悲凉的情绪,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搞抽象”在表达复杂情绪方面的作用。

关键观点3: “搞抽象”是对世界祛魅后的结果,是一种认知框架的重塑。

文章解释了祛魅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与“搞抽象”之间的联系。

关键观点4: “搞抽象”具有缓解压力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叙事疗法,帮助人们面对生活困境。

文章探讨了“搞抽象”的心理和社会意义。

关键观点5: “搞抽象”是对主流意义体系的解构,人们在其中寻找新的意义和解释空间。

文章分析了“搞抽象”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原因,以及其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方式。


文章预览

现在看到「抽象」这个词,估计不会有人先想起毕加索了。 取而代之的恐怕是行为匪夷所思的老板和同事、打游戏时拖后腿的队友、综艺节目里让人直摇头的嘉宾。 如今「抽象」可以被用来形容任何让人看不懂的东西,据称这种用法可以追溯到2015年,起源于游戏主播李赣,他在直播中喜欢用「真是太抽象了!」来吐槽不会玩的队友。 而「搞抽象」,则将「抽象」的意涵进一步拓宽。 「抽象」直接变成了一个名词,一个大家可以主动去创造的东西。 尽管还没有人可以给何谓搞抽象下精准的定义。但它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抽象梗」 ——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不是天生的,我是我妈生的,我没用很正常」 「你一天没理我了,我变成了一只鸡,被爱判处终生孤鸡」 「工资发下来还以为拼多多买的什么东西退款了」 「我要是个农民就好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