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近期房地产市场的态势及核心企稳力量,并探讨了政策表态、经济基本面、预售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同时,展望了未来地产市场的改变过程,并指出了其中的风险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房地产市场再现趋缓态势
文章提到,经历约一个季度的脉冲之后,近期房地产市场似再现趋缓态势。与过往两年的政策效果相比,本轮地产成交反弹的持续时间更长、幅度也更明显。
关键观点2: 政策并未强于过往
无论是因城施策的力度,还是房贷利率的下调幅度,本轮新政均未超出过往。排除这些因素后,政策表态的鲜明性可能与预期管理有关。
关键观点3: 经济基本面是维系脉冲的关键要素
文章指出,若要维系脉冲的可持续性,经济基本面才是关键要素。过去几轮政策放松后,地产成交短期呈现超调,但最终难以摆脱经济增速中枢的约束。
关键观点4: 预售制影响地产风险的识别和政策应对
我国银行不良率至今稳中有降可能与独特的预售制有关。房企融资更倚赖非银行部门,风险未必直接反映在银行,这也影响了地产风险的识别难度和政策的应对速度。
关键观点5: 展望未来地产市场的改变
地产“止跌回稳”是销量、价格、购地、投资等全链条改变过程,首先应是微观预期的改变。这离不开预期管理,但也要满足逆周期调节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真实兑现和持续发力。
文章预览
核心观点: 1.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历约一个季度的脉冲之后,近期房地产市场似再现趋缓态势。与过往两年的政策效果相比,本轮地产成交反弹的持续时间更长、幅度也更明显。然而,脉冲之后为何又开始回落?实现地产企稳的核心力量究竟是什么? 2.无论是因城施策的力度,还是房贷利率的下调幅度,本轮新政均未超出过往。排除这些因素后,此次“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政策表态似更鲜明,预期管理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若要维系脉冲的可持续性,经济基本面才是关键要素。 3.美、日等地产开启调整后,往往能观察到银行不良率显著抬升,而我国不良率至今稳中有降。这或与我国独特的预售制有关。房企融资更倚赖非银行部门,其风险未必直接反映在银行,客观上也影响地产风险的识别难度和政策的应对速度。 4.展望未来,地产“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