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聆听需要时间,观看需要时间,理解也需要时间|《77街的神龛》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0-28 10:3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人类学家薛茗的新书《77街的神龛》,及其所反映的个体与“他者”的关系探索。文章提及了书中描述的人类学家博厄斯的经历和对文化中心主义的反思,以及薛茗通过唐卡故事等案例展现的物背后的流动性。文章还强调了理解他者的重要性,以及寻找与万物相处之道的必要性,提倡在阅读和发掘人的故事时保持谨慎和自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类学家薛茗的新书《77街的神龛》记录了个体与“他者”的关系探索。

书中通过多个案例,如博厄斯的经历、唐卡的故事等,展现了人类学中个体与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与反思。

关键观点2: 书中对文化中心主义的警惕和对现实的反思。

通过博厄斯的经历,作者提醒读者警惕文化中心主义,强调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寻找与万物的相处之道。

作者提倡在阅读物的传记时保持谨慎,在发掘人的故事时怀有自省与谦卑,这是寻找与万物相处之道的重要原则。

关键观点4: 文章强调理解他者的重要性。

通过唐卡的产出过程,文章指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他者,并在探寻中找寻生命的奥义,审视自我。

关键观点5: 薛茗对人类学的独特见解。

薛茗通过自身的研究和体验,对人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强调了在理解和倾听他者的重要性,以及突破自身局限的必要性。


文章预览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写道: “没有人能够看到全部的真实。 一个性别、一种文化,或者一个学科,哪怕超越了自身的边界,它的贡献仍然是有限的,仍然需要等待其他人一起还原一个更丰满的真实。 ” 作为《77街的神龛》的作者,薛茗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她怀着巨大的平等心,想要找寻这样的一种真实,人类学只是她的载体,在这之上,她提倡的是一种我们与万物的相处之道——在阅读物的传记时保持谨慎,在发掘人的故事时怀有自省与谦卑。 撰文|姜妍 《77街的神龛》,作者:薛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9月。 反思个体与“他者”的关系    “我经常问自己,我们的‘优质社会’究竟比那些‘野蛮人’好在哪儿?我越是了解他们的习俗,越是觉得我们真的没有权利蔑视他们。”这是19世纪80年代,后来有着“美国现代人类学之父”之称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