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著名作家刘亮程在菜籽沟村采风后决定定居于此,并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也通过艺术力量参与村庄生长,将菜籽沟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村落。此外,刘亮程还关注江格尔史诗文化,通过文旅活动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最后介绍了刘亮程的工作经历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刘亮程在菜籽沟村定居并创作文学作品。
刘亮程因采风菜籽沟村而决定定居,创作了长篇小说《捎话》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本巴》。他的作品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关键观点2: 刘亮程用废弃学校院落打造木垒书院。
刘亮程在菜籽沟村用废弃学校院落创建了木垒书院,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他在这里还是灵感迸发的建筑师、木匠、农人。
关键观点3: 刘亮程通过艺术力量参与村庄生长。
刘亮程携手当地政府,带动艺术家朋友在菜籽沟安家、建设工作室,将菜籽沟变成了艺术家村落。他通过举办乡村文学艺术奖等活动,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观点4: 刘亮程关注江格尔史诗文化。
刘亮程在和布克赛尔工作期间,关注了江格尔史诗文化,这段经历成为他小说的灵感来源。他还通过文旅活动推广江格尔史诗文化,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关键观点5: 刘亮程对未来充满期待。
刘亮程期待自己的作品《本巴》能够影视化、游戏化,将江格尔的故事“再生长”出来。他也持续关注当地文旅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多贡献。
文章预览
2013年的冬天 著名作家 刘亮程 来菜籽沟村采风 一见倾心 在乌鲁木齐生活了20年的他 决定在此定居 11年间 他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捎话》 以及去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本巴》 他的作品 也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两者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刘亮程。 筑造故乡 1962年,刘亮程出生在 新疆沙湾一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庄 8岁时,他的父亲去世 母亲带着5个孩子艰难度日 年轻时,刘亮程务农 学过很多手艺,编织、木工、打铁 20岁时开始写诗 ...... 1993年,他到乌鲁木齐打工 在城市里 他“一下子觉得没有诗意了, 很不情愿地开始了散文写作” 他远远地回望黄沙滚滚的家乡 用七八年的时间写出《一个人的村庄》 他不写家庭苦难史 只写“人间闲话” 写一个“闲人”刘二 整天扛着锨,在村里闲转 每天站在村头 庄严地迎接太阳升起 坦然地接受自然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