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变更(EC)的定义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文中详细阐述了EC流程管理的要点和阶段,包括ECR、ECE和ECO阶段的工作重点,并强调了变更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文章还介绍了华为等企业在生产变更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小企业应对生产变更的注意事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工程变更(EC)的定义和重要性
EC是指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的修改或调整,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或生产效率。它是一个严格定义的对产品及其零部件进行的更改评审与综合处理流程,确保不遗漏所涉及的所有产品和业务环节。
关键观点2: EC流程管理的要点
EC流程管理应保证所有产品同步更改,特别关注在制品、已销售产品的处理,并在发布实施前经过必要的测试和验证。其主流程包括ECR、ECE、ECO三个阶段。
关键观点3: 生产变更的风险
生产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质量风险、供应链风险、合规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如建立严格的变更审批流程、多级监控和反馈机制、全面的测试和验证等。
关键观点4: 华为等企业的生产变更管理经验
华为等企业在生产变更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完整的流程制度约束、严格的变更审批流程、多级监控和反馈机制、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文化等。这些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学习。
关键观点5: 小企业应对生产变更的注意事项
小企业在应对生产变更时,应减少EC数量,增强EC的质量,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EC。此外,还需要注意结构、散热等换节点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以及遵循严格的生产变更管理制度。
文章预览
EC代表“Engineering Change”,即“工程变更”。这是指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的修改或调整,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或生产效率。 EC(Engineering Change)是一个严格定义的对产品及其零部件进行的更改评审与综合处理流程,确保不遗漏所涉及的所有产品和业务环节。 EC流程管理有以下要点: EC流程应保证涉及到的所有产品同步更改; EC流程必须特别关注对涉及的在制品、已销售产品的处理; EC 在发布实施前应该经过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EC主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ECR阶段、ECE阶段、ECO阶段。 一、ECR阶段 (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 是EC更改的提出阶段,是研发从技术角度进行评审控制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于发现的产品缺陷,制定技术方案,并决定是否进行EC。 二、ECE阶段 (Engineering Change Evalu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