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英语语言文学专家区鉷教授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对学生、诗歌的热爱。区鉷教授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不仅在英语诗歌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教学和指导学生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关心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他自身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研究与生活相结合,充满侠义和诗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区鉷教授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
区鉷教授是英语语言文学专家,1988年在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他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所做研究教授。他一直担任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驻中心兼职教授。
关键观点2: 区鉷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学生指导
区鉷教授在英语诗歌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创立了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诗研究所。他注重研究与创作相结合,不仅自己研究英语诗歌,还鼓励学生创作诗歌。他关心学生的生活,多次在读书报告会和学生分享学术和生活的经验。他鼓励学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赏。
关键观点3: 区鉷教授的生活态度和对诗歌的热爱
区鉷教授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关注科技前沿,熟悉各种新潮的科技产品。他热爱诗歌,不仅自己创作诗歌,还主编出版诗集。他充满侠义和诗意,多次捐款支持英语诗歌研究和灾区救灾。他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精神令人敬佩。
文章预览
区鉷:英语语言文学专家,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在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导师为已故戴镏龄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加里·斯奈德与中国文化》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文学卷》。198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甘维尔-基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师从英国当代诗人蒲龄恩教授(J. H. Prynne)。1990年回国,在中山大学任教。1991年3月获教授职称,并在中山大学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2次会议批准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4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所做研究教授半年。自2001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