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国家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新增的“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文章对保质期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包括保质期的定义、新标准的变化、关于保质期的误区等。文章强调,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食品标签上的保存条件,在保质期内且按照保存条件存放的食品才能确保安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增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对消费者有直接影响。
消费者可以通过新标准更好地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浪费。
关键观点2: 保质期不等同于食品的最后期限,设定保质期的意义在于提醒销售方和消费者注意食品品质和安全问题,并界定食品安全责任。
大部分预包装食品需要标注保质期,而散装食品等则需按生活经验自行判断保存时间和贮存条件。
关键观点3: 新标准对食品标签标识进行了“升级”,主要变化包括调整保质期标注格式、鼓励标示“消费保存期”等。
这些变化有助于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浪费。
关键观点4: 存在关于保质期的误区,如并非所有食品都需要标注保质期、保质期越长不一定代表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越多、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一定不能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不一定安全等。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应注意根据食品特性和贮存条件来判断,同时留意食品包装上的保存条件。
文章预览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 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 增加这两项标准将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食品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食品就一定安全吗? 01 保质期的说法从何而来? 面对家里刚过保质期的未拆封食品,许多人都有“过期扔了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扰。 然而,啥叫保质期? 保质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衡量变质的“金标准”? 首先看结论: 保质期不等同于食品的最后期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解释,设定食品保质期的意义是—— 一方面,提醒销售方和消费者注意,在食品储存时间超过保质期之后,可能存在品质下降、劣变甚至腐败的风险。 另一方面,用来界定各方的食品安全责任。 如果食品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