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能源发电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指出,为支持新能源基地的开发与电力外送,我国规划建设了一系列跨区域输电通道,并采用了先进的储能技术和智能微电网项目来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同时,文章强调了开展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建设智能微电网项目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部分实际应用案例。最后,文章提到智能微电网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先进技术手段,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电网形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能源转型步伐显著加快。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中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容量增长显著。
关键观点2: 《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包括实施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和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
旨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
关键观点3: 输电通道建设是支持新能源外送的关键。
我国已建成“19交20直”特高压输电工程,有效支撑了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
关键观点4: 先进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
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键观点5: 智能微电网项目建设是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智能微电网项目,提高当地电力供应水平,缓解大电网调节和消纳压力。
关键观点6: 开展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
统筹数据中心发展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让新能源消纳更加友好便捷 本刊记者 王睿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能源转型步伐显著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1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4亿千瓦,同比增长49.8%;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8%。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实施“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4年SNEC展览会展品。 (王睿佳 摄) 加快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外送 8月已过,广东粤西海域仍热浪滚滚。绵长的海岸线上,错落有致的风机正迎风缓缓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