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沪东新村街道博兴路、柳埠路沿线社区公共空间系列更新的项目。该项目通过渐进的系列更新,为社区沿街界面提供公共生活空间,满足居民活动和公共服务的需求。项目采用空间原型设定、空间模式建立、要素特征设定、空间意象转译/环境响应、有机嵌入、公共生活呈现的创新社区规划方法,通过自下而上的角度在现状空间中寻找内在的关联、建立隐藏的秩序。项目注重居民参与,以权力委任的方式将决策权让渡给居民,实现实质性参与社区更新。项目获得了多项荣誉,是社区更新工作中的华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背景
沪东新村街道博兴路、柳埠路沿线社区公共空间系列更新项目,旨在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观点2: 项目内容
项目包括空间原型设定、空间模式建立、要素特征设定、空间意象转译/环境响应、有机嵌入、公共生活呈现等方面,通过渐进的系列更新,为社区沿街界面提供公共生活空间。
关键观点3: 创新方法
项目采用创新社区规划方法,自下而上的角度在现状空间中寻找内在的关联、建立隐藏的秩序,全过程居民参与,实现实质性参与社区更新。
关键观点4: 获得荣誉
项目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上海建筑学会第十届建筑创作奖优秀奖、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等。
关键观点5: 设计理念
项目注重以人为本,采用简洁的设计语言和低成本、易实施、去装饰的建造方式进行空间更新,鼓励较长时间的开放空间使用,为居民创造美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文章预览
© xxx 沪东新村最早建于1953年,因沪东造船厂建造的职工住宅而得名,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设的第一批工人新村之一。经历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集中建设期,历时70余载,如今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以下简称“沪东”)是具有代表性的以老旧小区为主的高密度社区。这类社区沿街界面多以老小区和单位围墙、沿街商铺等构成,呈现出“公共性”不足的特征,可供居民活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较少。2020-2023年,VIA在沪东“博兴路-柳埠路”沿线开展渐进式系列更新实验,从设定“空间原型”、建立“空间模式”、设定“要素特征”,到响应环境的“空间意象转译”、有机嵌入“公共生活”,为社区沿街界面的有机更新探索出一条自下而上的实践方法和路径。 ©CreatAR Images 渐进的系列更新 沪东的系列更新起点是VIA于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