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发表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上的文章关于AMPK与PPP6C的研究,以及对此研究的质疑和回应。文章首先描述了质疑文章对浙大文章的质疑点,包括eEF2的磷酸化情况、AMPKα缺失情况下AMPKγ与AMPKβ的复合体形成以及PPP6C的结合情况等。然后介绍了浙大研究团队的回应,包括重复质疑文章的实验、提出质疑文章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看法等。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推荐了相关书籍和工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浙江大学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的文章关于AMPK与PPP6C的研究。
该文章研究了AMPK与PPP6C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能量胁迫下的功能。
关键观点2: 对浙江大学文章的质疑。
质疑文章对浙大文章提出了包括eEF2磷酸化、AMPK复合体形成和PPP6C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质疑。
关键观点3: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回应。
浙大团队回应了质疑,通过重复实验、提出质疑文章的问题以及对此的解决方案进行回应。
关键观点4: 文章的评价及推荐资源。
文章对浙大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并推荐了相关的书籍和工具,包括文献解读、信号通路解析等。
文章预览
上周五讲了这篇浙江大学发表在14.5分的Cell子刊Molecular Cell上的文章( 没看过的点这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接着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被质疑的,又是怎么样被回应的。首先我们来看看人家是咋质疑这篇文章的: 其实说的也不是很复杂,这篇质疑也是发表在MC上的,他们首先检测了小鼠的骨骼肌和肝脏。他们首先分析了骨骼肌在休息和收缩情况下(试图通过骨骼肌收缩模拟能量胁迫)eEF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发现缺失了AMPKα并没有产生更强烈的eEF2的磷酸化激活。同时使用AMPK激活剂,也没有激活eEF2的磷酸化。 这个怎么说呢?其实这个结果所使用的研究模型,与原文的研究模型并不完全一致。骨骼肌收缩影响,其实和能量胁迫造成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同时他们使用了AMPK的激活剂,这个是模拟腺苷结合的,只能说结果并不是很明显,同时这个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