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MySQL中的并发访问控制和加锁逻辑,包括表级别、页级别和行级别的并发控制,以及相关的锁类型,如MDL锁、表锁、页锁和行锁。文章通过具体的例子和代码堆栈,解释了MySQL如何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和访问模式,动态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的锁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并发性。同时,也探讨了DDL操作、页级别的B+tree加锁过程以及行级别的加锁过程,并分析了常见的死锁问题及其排查方法。最后,文章总结了MySQL中的并发控制策略,并提供了相关参考链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表级别的并发控制
MySQL通过MDL锁保护表结构,非InnoDB表还需要依赖Server层的表锁进行并发控制,而InnoDB表不需要额外的Server层表锁。
关键观点2: 页级别的并发控制
页级别的并发控制主要通过Index和Page上的锁来实现,保护B+tree的安全性,乐观写入下只需叶子节点加X锁,悲观写入下可能修改的节点加X锁。
关键观点3: 行级别的并发控制
行锁不只是行记录上的锁,还包括记录锁、间隙锁、下键锁和插入意向锁,按需创建,主要保护行记录的一致性。
关键观点4: DDL操作与表锁
DDL操作如在线DDL和Instant DDL可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而DDL导致的锁表问题可以通过了解MDL锁和表锁机制来解决。
关键观点5: 死锁问题及其排查
MySQL 8.0默认开启死锁检测,当出现死锁时,可以通过查看performance_schema下的data_locks表或分析错误日志来排查和解决。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