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
《博物》杂志,用最科普的视角,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讲述衣食住行,花草鱼虫,风云雷电...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博物

下巴刺青,这是她们刻在脸上的简历?!

博物  · 公众号  ·  · 2024-09-06 11:1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文化历史,包括刺青、农业、战争、文化复兴以及与欧洲人的接触和融合。毛利人独特的刺青文化、农业区的尚武传统、对外来事物的开放态度以及历史变迁中的民族危机和复兴之路都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毛利人的刺青文化

毛利人的刺青是南岛人都有的习俗,具有独特性和著名性。刺青图案体现个人部落、血统、职业和功绩等信息,相当于刻在脸上的简历。刺青在毛利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死后的头颅保存作为家族荣耀的供奉和传承。

关键观点2: 毛利人的农业和战争传统

毛利人是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的海岛农夫。他们面对新环境的挑战,通过种植红薯等适应山地的作物来维持生计。同时,毛利人集中农业区的尚武传统与新西兰南北两岛的部落领地疆界紧密相关,火器引入后加剧了部落冲突。

关键观点3: 毛利人的文化复兴

面对民族危机,毛利人开始奋起自救,一方面主动学习英语和接受西方规则,一方面积极参军从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英勇作战,受到广泛褒扬。政府也修订法律给予毛利人平等权利。如今毛利文化中的刺青、战舞、碰鼻礼等已成为新西兰的国家形象。

关键观点4: 毛利人与欧洲人的接触和融合

毛利人与欧洲人的接触始于17世纪。荷兰探险队首次遇到毛利人引发冲突。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的到访使得毛利人开始与西方人密切接触。然而随着殖民者的涌入和战争的爆发,毛利人的土地被大量没收。如今毛利人在国家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影响力。

关键观点5: 新西兰的鸟类灭绝与毛利人的影响

新西兰气候的寒冷给当地的鸟类带来了生存的困难。毛利人通过有限的农业活动和大量的采集渔猎使当地多种大型地栖鸟类在登陆后不到一百年就消失了。如今新西兰被称为无翼鸟之乡,但仍有一些独特的鸟类幸存下来。


文章预览

2020年11月,新西兰迎来了建国以来首位女外交部长,纳纳娅·马胡塔。刚一上任,这位部长便赢得举世关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下巴上满是刺青。 新西兰前外交部长马胡塔。按照毛利传统,尊贵的女性会在下巴上刺青。图源:Wikipedia 部长有黑眼睛、黑头发、浅眼窝、东亚风格的鼻子,还有宽大的“摇椅式下巴”——这些都是太平洋岛民的特征。没错,她是一名新西兰原住民,也就是南岛人最南方的支系—— 毛利人 。 今天我们就从毛利人的刺青开始讲起。 刺青与卖头换枪 刺青是各支南岛人都有的习俗,毛利人的刺青独具特色且尤为著名。传统毛利刺青不用针,而是用凿子,所有线条都是一条条凹陷下去的沟状疤痕。 看真人刺青你们会疼,那就看看毛利刺青木雕吧 每个毛利人的刺青都独一无二,其图案体现出本人的部落、血统、职业和功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