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自主交互能力,挑战了传统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新发展,形成了全新的人机交互形态,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发展重大问题的激烈争论。本文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主体性概念的影响,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中已呈现一定的主体性特征,并为主体性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获取人类语料中潜藏的大量知识与思维模式,能够自我迭代进化,适应不同的交流语境,挖掘生成新的意义和行动方案,形成了一种新的交互主体性。这种交互主体性不同于传统基于主体来推定主体性的逻辑,而是聚焦“主体何以具有行动能力”“这种行动能力如何展开”的问题,认为主体性源自参与实体的交互过程,不再将实体本身是否具有某些使之成为主体的内在属性作为主体性的必要条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主体性体现了一种新的人工主体性形式,并将生物主体性和人类主体性纳入统一范畴,为主体性概念提供新的理解方式。同时,本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道德决策以及人类文化的影响,提出了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全面渗透人类社会可能对人类生存的价值观和主体性特征带来的潜在威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主体性概念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中已呈现一定的主体性特征,并为主体性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它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获取人类语料中潜藏的大量知识与思维模式,能够自我迭代进化,适应不同的交流语境,挖掘生成新的意义和行动方案,形成了一种新的交互主体性。
关键观点2: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主体性
这种交互主体性不同于传统基于主体来推定主体性的逻辑,而是聚焦“主体何以具有行动能力”“这种行动能力如何展开”的问题,认为主体性源自参与实体的交互过程,不再将实体本身是否具有某些使之成为主体的内在属性作为主体性的必要条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主体性体现了一种新的人工主体性形式,并将生物主体性和人类主体性纳入统一范畴,为主体性概念提供新的理解方式。
关键观点3: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预示了通用人工智能具有类似人类的智能,但也可能面临发展难题。它基于大量与人类交互获得的数据,对大语言模型进行预训练和微调对齐,但缺乏人类智能中的关键要素,如关于外部世界的丰富的内在模型。从交互主体性的视角看,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符合人机交互的逻辑,在语言和可供性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同步实现与人类交互的主体性。
关键观点4: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道德决策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不具备基于意图或欲望的行动能力,但在学习人类知识并与人类偏好对齐后,也会表现出自己的特定偏好。当通过与人类交互介入现实世界时,可能会扰动人类道德的自然状态,引发新的伦理风险和困境。从交互主体性视角看,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临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介入道德决策的风险以及与生物或人类主体性的交互驱动力差异导致的风险。
关键观点5: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工具,通过与人类交互可能成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但其消耗人类数据的速度可能超过人类产生新数据的速度,可能导致人类至今产生的所有高质量数据在很短时间内被耗尽,影响模型的发展。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破坏文化个体的探索与利用平衡机制,放大理性认知固有的局限性,降低人类文化创新发展的情感动力,导致人类意义和价值产生、传播方式和文化发展方向的偏移。
文章预览
点击图片 购买本刊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与人类交互中,表现出与以往人工智能截然不同的自主交互能力,呈现出一定的主体性特征,形成了全新的人机交互形态,给已有的主体性概念带来了挑战。从主体交互的视角看,生物有机体的主体性由自组织驱动的个体与环境交互所定义,人类主体性由情绪、语言和文化驱动的个体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交互所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与人类交互中呈现的主体性则是由语言生成驱动的交互能力所定义。由此,主体性可视为参与交互实体的潜在行动能力,由交互的驱动力因素所决定。这种交互主体性不再是传统的基于主体来推定主体性,也不需要所有交互实体都具有意向性,而是包含了交互实体的目标导向性和自主性,展现出一种新的人工主体性形式,为主体性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 生成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