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胡泳教授及其新书《流行之道》的采访,探讨了关于互联网发展、隐私边界、网红与粉丝关系等话题。胡泳教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变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隐私边界的模糊和网红的影响力双刃剑效应。同时,他也谈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胡泳教授谈论了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互联网如何带来解放性和压迫性两个阶段。
胡泳提到在互联网早期阶段,它是一个民主化的工具,有助于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个体的可见度。但随着平台的发展,互联网不再开放给每个个体,而是形成大平台统治的现状。
关键观点2: 关于隐私边界的问题,胡泳教授表达了悲观的态度。
他认为在数字时代,技术的侵入性越来越强,个人隐私有被侵蚀的风险。虽然人们的隐私意识在增强,但总体上,确立隐私边界的努力可能面临困难。
关键观点3: 网红和粉丝之间的权力关系也是胡泳教授关注的重点。
他认为网红与明星不同,主要依赖于在线平台获得曝光。网红的魅力在于他们与普通人之间的微妙平衡。然而,网红也易受粉丝影响,需要谨慎处理与粉丝的关系。
关键观点4: 胡泳教授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他强调了历史学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学涵盖所有学科领域,并指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他自己的研究也不受学科束缚,而是跟随问题走,追求一种学术的生活方式。
文章预览
胡泳教授。图源:红星新闻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传播学学者,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的思想启蒙先驱。著有《流行之道》《数字位移》《像树一样自由》等。教书、读书、写书、译书。学者身份之外,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本文为学人Scholar志愿者方华康、韩宗洋、戴星慧、徐军围绕《流行之道》一书对胡泳教授所作采访。 01 “35岁弃民”,源于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老龄歧视” 学人:您不久前在社交媒体分享了照护老年亲人的经历。您在照护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科技有哪些体验?基于这些体验您有什么样的新思考? 胡泳: 在目前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越来越进入老龄少子化的社会。换言之,照护对象越来越多,照护者的数量却在减少。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幻想,觉得我们将来是不是能够完全利用机器人彻底替代人类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