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与迁移机制,包括成矿机制、关键过程、发育环境、主要载体、影响因素等。文章指出,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机制主要受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过程控制,是无机和有机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还讨论了风化壳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稀土元素在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的活化与迁移机制
文章详细介绍了稀土元素在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的活化与迁移机制,包括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作用,以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来源、迁移形式等。
关键观点2: 风化壳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章指出,风化壳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控制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风化分解、微生物作用、气候、地形地貌、水动力学条件等因素。
关键观点3: 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一些不足,如微生物作用对稀土成矿贡献的定量评估、风化与剥蚀速率的平衡、富稀土风化壳与其底部岩石的内在联系等,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预览
稀土元素(REE)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中,是一类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稀土资源,其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阐明这类稀土矿床的成矿机制,可为寻找和高效开采利用该类稀土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以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这两个关键过程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该类矿床主要发育于富稀土花岗岩类的风化壳中,其中稀土配分模式主要受基岩控制。花岗岩类风化壳的形成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为主。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主要造岩矿物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是该类矿床中离子态稀土的主要赋存载体。而离子态稀土则来源于基岩中易风化和中等抗风化(含)稀土副矿物的风化和分解。此外,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