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袁开惠教授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发表文章,针对我、于业礼、田天等几位老师之前关于北大秦简《病方》中部分字词的释义进行讨论。文章主要讨论了医简研究中的误解和误释问题,特别是在“内闭”这一病症中的“尼”和“衣”两个字的释义问题。文章指出,出土文献研究需谨慎对待每一个字词的意义,以防因误释而影响对整篇文献的正确理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袁开惠教授对‘内闭’病症的讨论
袁开惠教授对‘内闭’病症中的‘尼’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取‘近’义,而非‘排泄粪便’之义。同时,对‘衣’字的解释也有所涉及,强调了医学知识在解读出土医学文献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关于‘尼’字的争议
文章讨论了‘尼’字的两种主要解释:一种是通‘泥’,义为‘粪便’;另一种是取‘近’义。文章对这两种解释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参考《脉书·下经》将‘尼’解释为‘排泄粪便’更为合理。
关键观点3: 关于‘衣’字的解释
文章讨论了‘衣’字被解释为‘更衣’即排泄大便的含义,并指出这是中医术语。同时,对袁开惠教授提出的‘调整患者着衣多少’的解释进行了反驳,强调了医学知识在解读医学文献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文章的目的和影响
文章旨在强调医学知识在解读出土医学文献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正确的文献解读需要综合运用文字学、训诂学和医学知识。同时,提醒研究者应避免忽视医学原理而任意发挥,在对医简进行研究时应当谨慎对待每一个字词的意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