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有新动向,计划收购实控人吕建明旗下一家公司。但此次交易引发外界对报价合理性的质疑,因为吕建明似乎处于“亏钱”状态。同时,通策医疗近年来业绩承压,大本营“杭州口腔医院集团”业绩下滑,且经营效率低于同行。此外,公司在省外的业务拓展也频频受阻。文章还指出通策医疗在披露信息方面存在错误,且未就相关问题接受采访。对此,专家表示担忧并建议公司调整经营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通策医疗收购实控人吕建明公司引发外界质疑
近期,通策医疗计划收购吕建明名下一家公司,但吕建明似乎处于“亏钱”状态,引发外界对收购报价合理性的质疑。
关键观点2: 通策医疗业绩承压
通策医疗近年来业绩承压,尤其是大本营“杭州口腔医院集团”业绩下滑,且连续下滑两年后,今年中期净利润仅微涨。
关键观点3: 通策医疗经营效率低于同行
与同行相比,通策医疗的经营效率偏低,单把牙椅产出和平效均低于同行业公司。
关键观点4: 通策医疗省外业务拓展受阻
通策医疗曾试图在省外拓展业务,但一些项目效果并不好,如重庆和成都的存济口腔医院已经停业。
关键观点5: 通策医疗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通策医疗在披露信息方面存在错误,且未就相关问题接受采访,引发外界对其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质疑。
文章预览
华夏时报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张斯文 北京报道 近期,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策医疗”,600763.SH)在资本运作方面有了新的动向,计划收购实控人吕建明名下一家公司。但是,颇为吊诡的是,吕建明在这笔交易中似乎处于“亏钱”状态,这引发了外界对收购报价合理性的质疑。 同时,市场普遍认为通策医疗近年来业绩承压,尤其是公司大本营“杭州口腔医院集团”在上半年的业绩出现了下滑。 不仅如此,相比其他同行,通策医疗的经营效率也备受诟病。更糟糕的是,其在浙江省外的业务拓展频频受阻。 对于“营收主力军”业绩下滑、成本较难控制、如何应对集采影响等问题,《华夏时报》联系采访通策医疗,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回复。 通策医疗未来之路显得尤为艰难,公司能否走出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值得关注。 吕建明“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