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专注互联网产品、用研、交互、设计、运营领域精选内容。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每早八点,我们等你。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当今社会最可怕的现象:傻子共振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2-10 08:03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算法文化及其影响,包括群体共振、群体极化、数字熔断、认知茧房等现象,并指出算法在信息传播和个人思考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算法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以及如何避免被算法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群体共振:算法通过回音室效应加剧了群体共振现象,使个人更倾向于接收与自身观点相符的信息,回避相左的声音,从而强化原有观点。

群体共振现象描述的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由于群体影响表现出的愚昧行为。算法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信息,加剧了这一现象。

关键观点2: 群体极化:算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放大了群体极化效应,导致舆论观点越来越偏激。

群体极化描述了群体决策时人们更容易偏向冒险或保守,向某个极端偏斜的现象。社交媒体上的算法推荐加剧了这一隔离效应,导致用户更容易看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

关键观点3: 数字熔断:人们过度依赖数字设备和网络,导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切断与数字世界的联系来恢复正常生活。

数字熔断指的是在数字时代,人们过度沉浸于数字设备和网络世界,导致现实生活出现问题。精英阶层对手机心存畏惧,因为他们知道算法可以轻易提供多巴胺式的快乐,让人沉迷其中。

关键观点4: 认知茧房:比信息茧房更严重的是认知茧房,即个体因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形成的封闭认知模式。

认知茧房描述的是个体因各种因素形成的封闭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限制了个体的思维,导致在面对新信息和不同观点时,总是倾向于选择性忽视。这种情况比信息茧房更加严重,因为它涉及到个体的内心认知和思维框架的塑成。


文章预览

提出“算法文化”(algorithms as culture)概念的尼克·西弗(Nick Seaver)曾说过: “算法已不再仅仅是文化建构的一部分,而已然变成文化实践本身,对算法不能仅从数学逻辑的角度去理解”。 最近首富钟睒睒,炮轰算法“是大恶”,并呼吁算法应该公开,让所有使用者评价其意义,更是冲上热搜引发讨论。 也让大众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以算法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的两面性: 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衍生出许多以前未有过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展开聊聊这个话题。 01 傻子共振:群体愚弄的游戏 当前,信息流通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戈夫曼在其著作《傻瓜的共振:组织内愚弄的行为》中提出了“傻子共振”的概念。他认为,当人们感觉自己被排除在某个社会群体之外时,为了获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