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清朝晚期官员的财务状况的研究文章。文章讨论了官员的财务危机和普遍性的发明各种人情往来的原因,以及作者对于这种现象的观点。同时,文章还探讨了秦制皇权对官员私有产权与皇权矛盾的影响,以及晚清官员私人财务普遍的危机和焦虑可能与康熙年间开始的“永不加赋”制度有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清朝晚期官员的财务状况,分析了他们面临的财务危机和普遍性的发明各种人情往来的原因。
文章详细阐述了官员的支出大部分并非用于养家糊口,而是用于社交活动和官场政治。这些开支包括碳敬、冰敬、别敬等各种红包,以及官员的衣着打扮、貂裘大衣等。
关键观点2: 作者提出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晚清财政环境和政治生态下的异化观点。
作者认为这种异化有三种面向:普遍的垂直、横向的私人馈赠是一种伦理形态;这种礼尚往来的馈赠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社群生态;私人馈赠本质上是京官非正式的薪酬形态。
关键观点3: 文章探讨了秦制皇权对官员私有产权与皇权矛盾的影响。
作者认为,在秦制下,官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税收”,所谓的“税收”是皇权批发的函数。这种格局决定了发包-承租体系的单向性,而不是现代财政的双向性。
关键观点4: 文章讨论了晚清官员私人财务普遍的危机和焦虑可能与康熙年间开始的“永不加赋”制度有关。
作者指出,由于正式的税收不可能更改,晚清官员只能通过创新和规避来实现财政需求,这种现象可能与“永不加赋”制度有关。
文章预览
作者: 何不笑 转 自:Economoloch Systudy(ID:Capthe_2016) The Contract-Lease Financial Model in Late-Qing Dynasty: A Book Review 熊彼特在《税收国家的危机》里所说的“税收国家”是指现代国家,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税收型财政以及法治秩序下的预算制度这三个最重要的基石,并以此为税收国家的现代财政制度进行辩护:“税收不仅有助于国家的创立。它们也帮助形成了国家”。在论述 税收与政治权力的相互塑造时,他进一步指出,“税收的种类和水平是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然而一旦税收存在,社会的各种权力为了改变社会结构又可以操控税收来得以实现… ”(p.108),换言之, 没有公共财政的需求就不可能导致现代国家的创立。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熊彼特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关键在于审视它的财政体系如何构建和运作。通俗来说就是,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