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分类、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G-CSF简介
G-CSF是一种糖蛋白,是控制骨髓祖细胞增殖和分化为中性粒细胞的主要造血细胞因子。当宿主受到感染或有组织损伤时,G-CSF可通过动员相关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关键观点2: G-CSF的分类
G-CSF分为短效升白针和长效升白针两类,短效的主要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长效的主要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
关键观点3: G-CSF的使用情况
G-CSF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放化疗后所造成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性使用G-CSF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或减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或缩短粒细胞减少的时间,从而降低发热、严重感染和死亡的发生风险。治疗性使用G-CSF则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有并发感染风险的患者。
关键观点4: G-CSF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G-CSF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痛、中性粒细胞过高、过敏反应、脾脏破裂和肺部并发症等。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使用抗组胺药、降低G-CSF使用剂量、外科干预等。
文章预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也称为集落刺激因子 3(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3,CSF3),是一种含有 174 个 氨基酸的糖蛋白(19.6 KDa),是 控制骨髓祖细胞增殖和分化为中性粒细胞的主要造血细胞因子 。当宿主受到感染或有组织损伤时,G-CSF 可通过动员相关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1] 。 临床上习惯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升白针」 ,多用于预防或治疗放化疗后所造成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用于化疗患者的原理在于化疗药物容易引起骨髓抑制,破坏骨髓内细胞增殖成熟与外周血液中白细胞衰老之间的平衡,导致外周血白细胞不同程度的降低。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作用于正常细胞,特别是白细胞,造成内源性或生理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缺乏和/或生成不足及生成受阻。此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