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网络时代出现的“语言通胀”现象,即语言在网络交流中的贬值和过度使用夸张、简化表达的问题。文章指出网络语言的变化反映了互联网沟通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但也带来了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化等隐忧。同时,文章提到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的专项行动以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强调对网络语言表达的思考和警觉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语言通胀”现象引发讨论
文章指出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过度简化、夸张化的现象,比如称呼变得亲近、副词变得夸张等,这些问题反映了语言和价值的“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广泛受到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关键观点2: 网络语言的变化反映了互联网沟通的需求
文章认为网络语言的变化是互联网沟通方式演变的结果,人们不断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沟通方式,以适应互联网快速、碎片化的传播特点。
关键观点3: 网络语言表达带来的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化问题
文章指出网络语言表达的单一化和夸张化背后隐藏着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化等问题。在一些小圈子里,成员们使用夸张的语言表达共同爱好,但缺乏建设性的对话空间;同时,过度的夸张表达可能导致严肃话题的泛娱乐化。
关键观点4: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的专项行动对网络语言环境的净化
文章提到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的“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聚焦网络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整治突出问题,是对网络语言环境的一次重要净化。
关键观点5: 思考和警觉在应对网络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面对网络语言表达的现象,我们需要多一点思考和警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技时代中的文化特征变化,避免思维同质化等问题。
文章预览
最近,“语言通胀”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语言通胀”也就是语言上的通货膨胀,网友举例,“宝宝=你好”“爱你=谢谢”“亲爱的=同事”,两个字的“哈哈”已经过于敷衍,“超级”“最”成了常见的程度副词。 简单来说,就是语言似乎变得“不值钱”了,很多字词在网络中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精确度。 其实,近年来人们不止一次地讨论网络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此前的“文字失语症”“文字讨好症”“孩子们不会好好说话了”“网梗写进作文”等等,这些讨论都可以视为网络时代人们的观察和反思。 的确,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网络中的语言表达作为人们互联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总是根据环境来选择表达方式,就像我们在职场、在家里、在哥们儿聚会上的表达也不尽相同。人们在不断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