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国自然项目申请过程中的内卷现象、评审机制的公平性问题以及科研人员的心理承受力。文章指出,国自然申请过程中存在人情和关系网的影响,使得一些研究实力较弱的申请者也能获得项目,而一些有实力但没有人脉的科研者则难以获得机会。文章还提到,除了外在因素,科研者还可以从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提升本子写作质量、增加国际期刊曝光率等方面努力。同时,保持平和心态,坚持和积累也是科研者的必备素质。最后,文章呼吁国自然项目评审机制需要改变,增加评审透明度,减少人为干扰,让真正有能力和潜力的科研者脱颖而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自然申请过程中的内卷现象和评审机制问题
文章指出国自然申请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卷现象,评审结果受到人情和关系网的影响,导致一些实力较强的申请者未能获得项目,而一些研究实力较弱的申请者却能够屡屡得手。
关键观点2: 科研者的心理承受力
面对国自然申请的“玄学”评审机制,科研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因为几次挫折就对科研失去信心。坚持和积累是科研者的必备素质。
关键观点3: 科研者的应对策略
除了外在因素,科研者还可以从多个方面努力,如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提升本子的写作质量、增加在国际期刊的曝光率等。这些努力可以帮助科研者在国自然申请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观点4: 国自然项目评审机制需要改变
文章呼吁国自然项目评审机制需要改变,增加评审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干扰,让真正有能力和潜力的科研者脱颖而出。只有让科研回归公平和纯粹,才能真正激发科研人的创造力和激情。
文章预览
关于面上 国自然申请路漫漫,内卷之下几人欢。每年国自然项目评审结果一出,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朋友圈里的吐槽和感叹,不绝于耳。一次次的申请,一次次的失败,仿佛早已成了常态。满腔热血写出的本子,熬了几个月的夜做的实验,却总是败在了那些意料之外的“因素”上。内卷严重,卷无止境,本子写得再好,也敌不过人情和关系网。科研路上, 光靠实力还远远不够 ,这话说出来让人心酸,却也是很多年轻科研人的心声。 国自然项目申请人,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压力山大。有人说,项目申请看的是实力,但事实却常常让人无语。前几天见了一个H18面上申请人, 28分一篇,11分两篇,结果还是没中 ,照样没有上会。反倒是一些只有几篇低分文章的同行,却能屡屡得手。难道说,写得再好的本子,还是拼不过那些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