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试图通过一起农村棺木收缴事件,探讨农民信息行为背后的传播文化运转逻辑。作者通过考察事件中的信息流和村民的日常信息活动,发现基层组织的信息控制和村民的交往习惯共同形塑了事件的走向。一方面,当地村委营造了一元化的传播格局,藉由对政策信息的秘密化确立对事件的支配;另一方面,村民们虽然日常交往密切,但对其内容和功用持去政治化的保守态度,以致繁荣的人际交往未能生发出建设性的公共讨论。这种传播文化对基层治理而言有利有弊,但它在地方的意义在于维系群体,成员们通过它与群体建立认同,获得与其他成员一致的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基层组织的信息控制和村民的交往习惯共同形塑了事件的走向
当地村委通过秘密化政策信息确立支配地位,而村民虽日常交往频繁,但内容去政治化,未能形成建设性公共讨论。
关键观点2: 传播文化对基层治理的影响
传播文化对基层治理有利有弊,但对地方而言,它维系了群体,成员间通过传播文化建立认同和一致的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3: 村民的日常信息活动
村民的日常交往频繁,但内容限于浅层信息,对攸关利害的问题采取退守家庭的态度。
关键观点4: 信息缺席与村民的抵制
村民因信息缺席错失了抵制交棺政策的机会,但这种缺席也可视为传播文化的成功排演,维持了群体的一致性。
关键观点5: 事件对村庄共同体的意义
事件虽非“同进”,但“共退”对维系村庄共同体同样重要,它让村民共享交棺记忆,增强了群体认同。
文章预览
本刊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展开一起农村棺木收缴事件,探讨农民信息行为背后的传播文化运转逻辑。通过考察事件中的信息流和村民的日常信息活动,本文发现基层组织的信息控制和村民的交往习惯共同形塑了事件的走向。一方面,当地村委营造了一元化的传播格局,藉由对政策信息的秘密化确立对事件的支配;另一方面,村民们虽然日常交往密切,但对其内容和功用持去政治化的保守态度,以致繁荣的人际交往未能生发出建设性的公共讨论。这种传播文化对基层治理而言有利有弊,但它对于地方的意义在于维系群体,成员们通过它与群体建立认同,获得与其他成员一致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林羽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南京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