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
关键时刻还看新京报!这里有最生猛的调查报道,这里有朋友圈最重磅的深度文章。只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只负责挖掘真相!慧眼看中国,我们就是你的4D眼镜。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

父亲的自留地,和土地教给我的事

新京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31 14:34
    

文章预览

玉米长到一人多高时,仔细看看外侧,会有几株黑紫色的高粱,成熟之后,高粱种子被留下喂鸡,高粱杆和穗则被做成苕帚和洗锅刷。地瓜秧匍匐得满地都是,在地边上翻找一下,会有叶子更大、藤蔓更粗的南瓜。 全文3828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新京报记者 赵敏 编辑 杨海 校对 赵琳 1 不知从何时起,“自留地”已经成为了一个高级词汇。它通常与精神生活有关,意指干净、纯粹,与世俗相对。时间久了,很多人已经忘了它原本的含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前,分给农民的小块可自由支配土地。 在父亲眼里,它从来都没有多余的引申义,自留地就是一块不足半亩的“场边上的地”。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这块地有太多让他偏爱的理由。 场,在鲁中南山村的方言里,是指用来晾晒、堆放粮食的开阔平地。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还小的时候,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