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大型语言模型(LLM)的三种主要架构:仅编码器模型、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和仅解码器模型。文章还探讨了去噪目标在LLM预训练中的作用,以及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优缺点。最后,文章指出,当前的趋势是向通用模型发展,使用去噪目标作为辅助,而不再使用特定任务的模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LLM的三种主要架构
文章介绍了大型语言模型的三大架构:仅编码器模型(如BERT)、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如T5)和仅解码器模型(如GPT系列模型)。这些架构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架构取决于下游用例和应用限制。
关键观点2: 去噪目标在LLM预训练中的作用
去噪目标在LLM预训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作为因果语言模型的补充目标。这种目标可以帮助模型学习预测下一个词,但相对于常规因果语言建模,其样本效率较低。
关键观点3: 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优缺点
相比于仅解码器模型,编码器-解码器架构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包括可以在编码器端执行不受因果掩码限制的操作,以及能更好地利用双向注意力。缺点包括输入和目标必须分配固定的预算,可能会浪费大量计算。
关键观点4: 当前的趋势是向通用模型发展
目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一个通用模型去执行各种任务,而不是使用特定于某任务的模型。这种趋势导致了BERT等仅编码器模型的逐渐淘汰,以及更灵活的去噪(自回归)T5模型的兴起。
文章预览
来源 | 机器之心 编码器模型哪去了?如果 BERT 效果好,那为什么不扩展它?编码器 - 解码器或仅编码器模型怎么样了?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领域,现在是仅解码器模型(如 GPT 系列模型)独领风骚的时代。那编码器 - 解码器或仅编码器模型发展如何呢?为什么曾经盛名一时的 BERT 却渐渐少有人关注了? 近日,AI 创业公司 Reka 的首席科学家和联合创始人 Yi Tay 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分享了他的看法。Yi Tay 在参与创立 Reka 之前曾在 Google Research 和谷歌大脑工作过三年多时间,参与过 PaLM、UL2、Flan-2、Bard 等著名 LLM 以及 PaLI-X 和 ViT-22B 等多模态模型的研发工作。以下为他的博客文章内容。 基础简介 总体上看,过去这些年的 LLM 模型架构主要分为三大范式:仅编码器模型(如 BERT)、编码器 - 解码器模型(如 T5)、仅解码器模型(如 GPT 系列模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