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小肠克罗恩病的内镜诊治共识(2024,上海)》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肠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影像学检查、内镜诊断、活动度评分、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缓解方法、内镜治疗、疗效评估、胶囊内镜滞留处理、外科手术指征及随访监测等方面的推荐意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肠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现状。
小肠克罗恩病的年发病率为0.11/10 万~0.12/10 万,单纯累及小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约占总体克罗恩病患者的30%,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约占总体克罗恩病患者的40%。
关键观点2: 小肠克罗恩病的好发人群和遗传特征。
小肠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环境等外部因素仍是其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观点3: 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多有腹痛、腹泻及消瘦症状,可产生肠梗阻、穿孔、瘘管、出血、肛周病变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存在皮肤、关节等肠外表现。
关键观点4: 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应结合病史、检验、影像学、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等,以及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进行综合判断。需与其他小肠受累的溃疡性疾病鉴别。
关键观点5: 小肠克罗恩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推荐小肠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E)和磁共振小肠成像(MRE)作为一线检查方法,经腹肠道超声有助于诊断及疾病活动性评估。
关键观点6: 小肠克罗恩病的内镜诊断方法。
包括胶囊内镜检查和小肠镜检查,人工智能可辅助诊断。胶囊内镜滞留时可经口或经肛取出,或加用激素或生物制剂治疗促进排出。
关键观点7: 小肠克罗恩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是通过药物诱导疾病缓解、维持缓解,包括诱导缓解、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内镜下疗效评估可通过小肠镜和胶囊内镜进行。
文章预览
小肠克罗恩病是好发于小肠的多发溃疡性病变,容易导致肠道梗阻、狭窄及出血。《小肠克罗恩病的内镜诊治共识(2024,上海)》聚焦小肠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内镜及影像学诊断、小肠镜治疗、药物治疗及随访等临床问题,形成相关推荐意见,以便规范小肠克罗恩病诊治流程,改善患者预后。 1 小肠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现状如何? 小肠克罗恩病的年发病率为0.11/10 万~0.12/10 万,单纯累及小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约占总体克罗恩 病患者的 30% ,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约占总体克罗恩病患者的 40% 。 (证据质量 / 推荐等级:高 /A ) 2 小肠克罗恩病的好发人群和遗传特征有哪些? 小肠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环境等外部因素仍是其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证据质量/推荐等级:高/A) 3 小肠克罗恩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