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股市火热,吸引不少理财、存款资金入场,导致借贷炒股现象抬头。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重申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然而,实测发现消费信贷资金可直接转入股票账户,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贷后管理,但仍存在滞后性和盲区。贷前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提示同样重要。违规挪用信贷资金者将面临罚息、降额等后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股市火热吸引资金入场,借贷炒股现象抬头
国庆前后股市火热,吸引不少理财、存款资金入场,部分人以消费贷款等信贷资金入市炒股。
关键观点2: 消费信贷资金可直接转入股票账户
实测发现从借贷平台借出的资金可以方便地转入股票账户,全程仅需几分钟,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
关键观点3: 机构加强贷后管理,但仍存在滞后性和盲区
多家银行及借贷平台采取措施加强贷后管理,包括电话回访、用途凭证核查及技术手段等,但仍存在滞后性和盲区,特别是多次跨行转账后资金去向难以追踪。
关键观点4: 贷前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提示同样重要
金融机构在贷前加强合规宣传和风险识别,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违规挪用信贷资金者将面临罚息、降额等后果。
关键观点5: 个人应合理使用信贷资金,避免违规操作
个人在借贷过程中应遵守合同约定,避免将信贷资金违规用于股市等高风险领域。违规操作可能导致罚息、降额等后果。
文章预览
作者 | 程维妙、林秋彤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语:借 贷炒股,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已经发出警告,但还有人在冒险。 国庆前后股市火热,吸引不少理财、存款资金跑步入场,借贷炒股也有所抬头。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近日密集发声,重申严禁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和股市。 不过仍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负债者联盟”再次活跃,有的甚至称已将信贷资金打入了股票账户。10月9日、10日,记者分别从两大借贷平台及一家股份行借出一笔资金,转入本人证券账户绑定银行卡,再通过银证转账转入股票账户,最快一笔操作全程仅需5分钟即完成。 对于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多家受访机构人士坦言存在滞后性和“盲区”,普遍采取电话回访、用途凭证核查及技术手段等多种措施加强贷后管理,但也不能发现所有问题,这是行业集体面临的现状。 “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