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非学术性质工作的现象,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建议。文章提到了博士生在选择职业时的多元选择,并强调了坚定职业选择和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现象概述
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非学术性质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街道办职员、中小学教师、高校行政等岗位,越来越多的博士正在“逃离科研”。
关键观点2: 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发现,这一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每个人的读博目的不同,部分博士读博并非出于对学术的热爱,而是受到就业压力、家庭期望等因素影响;读博过程中发现不适合科研,缺乏文献阅读、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能力;科研工作的性价比不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待遇不尽如人意;高校非升即走的就业制度带来的压力等。
关键观点3: 如何看待
对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认识到博士只是一个学位,并不一定与未来的职业直接挂钩;其次要做好职业规划,走自己的路,探索多元的职业生涯;最后要坚定职业选择,提高就业能力,无论是否从事科研工作都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文章预览
撰文/ Richard Zhang 排版/ Harriet 审核/ 费伊 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研究生作为人类的最高学历,博士在毕业后理应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为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但近年来,随着博士毕业人数的持续增长,毕业后选择非学术性质工作的博士似乎也在增加,博士担任 街道办职员、中小学教师、高校行政 等现象屡见不鲜。 2021年,北京大学有 超过 800名毕业生 选择毕业后成为选调生,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其中不乏博士,似乎越来越多的博士正在“逃离科研”。 图1 北京大学2021年超800人成为选调生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一. 分析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士逃离科研,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每个人的读博目的不同 不同于“博士生以科研为业”的普遍社会印象,一部分博士生在入学前便规划好了自己的 非学术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