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勒! ·  4 天前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半月谈

“达人”探店,是“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10-16 16:0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探店现象,指出一些网络“达人”在探店过程中存在的变味行为,包括夸大宣传、忽视食物真实性、违规盈利等问题。文章还提到了商家的困境和消费者的困扰,并呼吁对探店行为进行监管规范,让美食回归本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络“达人”探店行为的乱象

一些网络“达人”在分享美食探店体验时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推荐等问题,导致消费者遭受“上当踩雷”的情况。

关键观点2: 美食探店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由于部分“达人”未经品尝就发表推荐文章,美食探店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消费者难以分辨推荐的真实性,导致线下打卡遭遇“踩雷”。

关键观点3: 探店达人的获利方式和问题

职业“探店达人”主要通过有偿推广和资源置换两种方式进行获利,但部分达人存在不客观描述、回避缺陷推荐等问题,甚至可能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观点4: 需要监管规范和行业自律

呼吁对探店行为进行监管规范,引入信用监管体系,对违规发布虚假探店信息的互联网平台、“达人”及商家进行约束和处罚。同时,店家应专注于餐饮本身,用心做美食,评价回归真实。


文章预览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10期内容 一碟80元名为“群英荟萃”的腌萝卜、一杯180元的“宫廷玉液酒”……上世纪90年代,由艺术家赵丽蓉出演的春晚小品《如此包装》讽刺了高档酒楼以次充好、抬高身价的餐饮乱象。 如今,数字经济带动探店热,一些网络“达人”走街串巷,通过分享亲身体验为餐饮商家代言。在一片火热中,一些探店行为开始变味:为探店付费的餐厅,即使又贵又难吃,依然能收获一众“好评”;不为流量买单的饭店,纵然实惠讲良心,也可能被挤兑到“差评”圈层。究竟是“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在流量与利益交织之下,让人越来越看不清楚。 “达人”来了,钱包瘪了 “会带每一任男朋友去吃的店”“只愿意带好朋友来吃的十家店”“N刷不会吃腻的餐厅”……浮夸的文字描述、浓郁诱人的相机滤镜,半月谈记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