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谋士们如何选择主公的故事,包括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鲁肃等人在乱世中的选择及其背后的原因。文章还探讨了这些选择对他们自身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诸葛亮的选择
诸葛亮面临多种选择,除了辅佐刘备,还有隐居不出的选项。他的选择受到政治方向一致、理想高度契合、情感高度认同以及雄主个人魅力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观点2: 郭嘉的选择
郭嘉无条件支持曹操,他的选择基于对曹操的信任和对成就霸业的追求。
关键观点3: 荀彧的选择
荀彧放弃袁绍选择曹操,是因为他看到了袁绍的狼子野心,而曹操的表现符合他匡扶汉室的理想。
关键观点4: 周瑜和鲁肃的观望与考量
周瑜和鲁肃在孙策去世后面临不同的选择。鲁肃在周瑜的推荐下选择了辅佐孙权,并展现出划江而治、徐图北进的战略眼光。
文章预览
本 文 约 4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每逢乱世,意欲争夺天下的雄主们,都会用尽浑身解数,开出优厚条件,把具有战略眼光、战术才能或是深厚家族背景的谋士作为延揽的重要对象。而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神机妙算的谋士们,面对抛来的若干橄榄枝,肯定也要进行一 波“ 反选”。 汉末三国 作为 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争乱世,更是将“臣亦择君矣”演绎到极致,其间涌现出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鲁肃、荀彧、贾诩、郭嘉等众多闪耀历史、流传千古的谋略高手,他们在曹操、刘备、孙权、袁绍以及董卓等各具特色的雄主中,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又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抉择? 诸葛亮的野望与选择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立志兴复汉室的诸葛亮,肯定不会投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