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围绕“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话题展开讨论,报道了多家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以及消费者的应对策略和行业的反应。文章还提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现象的整治行动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轻人开始对抗‘大数据杀熟’现象
不少年轻人通过分享攻略来对抗平台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例如通过反复评论商品价格来争取价格优惠。
关键观点2: 多家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报道指出,存在多家旅游出行平台和外卖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即针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价格或广告。这种现象引发了消费者的投诉和热议。
关键观点3: 平台客服的回应和消费者的困惑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部分平台客服表示价格差异是由于优惠券或促销活动导致的,而对于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则未明确回应。
关键观点4: 专家观点和行业整治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认为,要彻底根治‘大数据杀熟’,不能只靠小聪明土办法。国家相关部门也联合发布通知,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并提升了优惠促销透明度。
关键观点5: 消费者的应对策略和文章的总结
文章提到消费者可以采取关闭推送和切换账号等方式来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但也需要探索其他有效的应对策略。
文章预览
近日 “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 等话题引发热议 并且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攻略 分享如何对抗 “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 有网友分享: “第一次搜机票 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 我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 买不起,不去了’ 后来就变成了1903元。”。 很多网友都有表示相似的经历: 刚在微信和朋友聊天聊到想买什么物品 转头点开其他平台便会精准看到 相关物品的广告 换个手机登录网购APP 同一商品的价格居然会 相差几十到上百元…… 多家平台回应“大数据杀熟” 据中国之声,记者在一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投诉累计达8167条。例如,一位消费者反映,作为某平台的十年铂金会员,她上周订的机票价格为2510元,而在另一平台上,作为新用户,相同航班的票价仅为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