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法学学术前沿的一次梳理,涵盖了不同主题的文章,包括民法理论、担保型以物抵债、网络侵权责任、“避风港”规则、文义解释的限度、国际法话语权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与法律规制以及网络犯罪预防研究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民法理论
包括减轻损失规则、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担保型以物抵债的界定等议题。
关键观点2: 担保型以物抵债
涉及《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所采取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后”之标准的争论,以及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角度对其正当性基础的分析。
关键观点3: 网络侵权责任和“避风港”规则
探讨网络内容分享平台在“避风港”规则下的责任问题,以及公法审查义务对规则实施的影响。
关键观点4: 文义解释的限度
在《民法典》语境下,探讨文义的边界、文义解释的限度以及其与法的续造之间的关系。
关键观点5: 国际法话语权提升
讨论国际法叙事的结构、逻辑和模式,揭示国际法的意义生成机制,以及提升国际法话语权的路径。
关键观点6: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规制
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带来的挑战,以及相应的伦理和治理策略。
关键观点7: 网络犯罪预防研究
分析网络犯罪的治理模式和策略,包括规则型治理与技术型治理的协同,轻罪扩张及其限度,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反电诈协助执法义务等议题。
文章预览
L L L 法学学术前沿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 法学总目录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为塑造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平台的风格,微信推送的外标题系编辑根据文章理解所加,不代表作者立场。 目录 2024年1期 法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法理论 栏目主持人:崔建远 主持人话语:民法典时代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新发展 1.论减轻损失规则 崔建远 摘要:减轻损失规则的重要内容是减轻损失义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原告有义务采取积极措施 (positive steps)将被告违约所致损失降至最低范围;第二,在被告适当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原告实施某些行为是适当的,但在被告已经违约的场合,原告倘若再实施这些行为,就会不公正地扩大违约造成的损失(unjustifiably augment the loss)。减轻损失义务大多源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