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记忆承载3

房地产价格与你的关系,远大于和地方的关系

记忆承载3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2-08 19:3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地方债务变迁与房价关系的问题,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解释了化债与房价普涨并没有直接联系,真正的关键因素在于居民部门的消费力。同时,作者也提到了税制改革和允许的力量在政策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地方债务变迁史及化债的本质

作者提到地方债务变迁多年,从隐性债务到显性化债的过程,并解释了化债并不是新词,十年前就已经存在。化债的本质是将隐性债务置换成显性债务。

关键观点2: 化债与房价普涨无直接联系

作者指出,化债本身和房价普涨并没有直接联系。在过去,地方上的借债投资拉动基建,但房价普涨的真正原因是居民部门的消费力拉动。

关键观点3: 当前化债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提到当前化债面临的问题是居民部门的消费力不足,整体负债率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导致只有富人扎堆的三核房产有保值性。

关键观点4: 政策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强调在政策中,允许的力量非常重要。如果居民部门的消费力是关键的因变量,那么政策应该关注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即如何刺激居民部门的消费力。


文章预览

那天在春节的四个话题的第三个话题里,我们讲到税改,或者说,税制的变迁。 有个读者很用心,他说,他照此模型,也深入的思考了多年以来地方上的债务的变迁史。 但他不理解的是结果,为什么往日里地方债务的扩充,包括化债,都对房价产生了普遍的拉动作用,但这次的化债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那咱们就来聊聊你的问题。 化债这个词儿,广泛的被舆论讨论,刚刚过去没多久。 但这个词儿并不是新词儿,这事儿在十年前,就已经登上舞台了。 我们要从08年谈起。 那一年,我们的外部遇到了和今天一样的压力,只不过当时和今天不一样,那时候的美国不是不想买你的东西,他是自己陷入了泥淖。 不能向外求,自然要向内求,于是当时的我们选择了基建。 你只有大规模开工,才能提供更多就业,以弥补外需的不足。 这个时候,地方上就通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