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综述了新型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模型,包括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非动物模型。总结了各个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心脏安全性评价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动物模型在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等是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的常用模型,具有成本低、繁殖迅速等优点。非哺乳类动物模型如斑马鱼、果蝇、秀丽隐杆线虫等也已成为新兴评价药物心脏安全性的模型,具有价格便宜、生命周期短和繁育能力强等优点。人源化动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解决物种差异问题,但存在饲养要求高、成本较高等局限性。
关键观点2: 细胞模型在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传统细胞水平模型如原代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等优点。多能干细胞诱导的心肌细胞(hiPSC-CM)模型具有伦理学优势和无免疫排斥问题,可以表达多个与人心肌动作电位相关的离子通道。稳定转染hERG基因的HEK293细胞常用于药物安全筛查,评估药物对hERG通道的影响。
关键观点3: 新型非动物心脏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发展
非动物模型如心脏类器官、心脏芯片和网络毒理学等技术逐渐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心脏类器官克服了种属差异,模拟真实器官的生理功能。心脏芯片通过微流控技术控制流体流动,模拟心肌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基质。网络毒理学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识别心脏毒性化合物的分类模型,为药物研发提供早期筛选工具。这些新型模型有助于准确评估药物的心脏安全性,避免动物实验,推动药物研发的进步。
文章预览
新型动物和非动物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模型 来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24年5月,第43卷第5期 作者 温正超,张可娇,许金城,蒋雅楠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北方转化医学研究合作中心 摘要 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是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亟需建立方法早期筛查新药对心脏的影响。但是,传统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模型已不能满足药物研发的需求。因此,开发高效、廉价的药物心脏安全性的评价和机制研究模型对新药研发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除传统动物模型外,斑马鱼、果蝇、秀丽隐杆线虫等也被用于药物毒性研究。基于转基因技术可以建立基因表达谱和调节方式与人类相似的人源化动物模型,这类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解决药物研究中的种属差异问题。此外,器官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