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宋阿曼

后记:一些独有的时辰

宋阿曼  · 豆瓣  ·  · 2017-11-24 17:00
    

文章预览

有许多我深深为之困惑而尝试言说的事物,一旦说出,同时也意味着其中一部分意义的流失。于是,漫长地,我在解惑和寻求表达的过程中萃取出最佳表意方式:小说和诗歌。在这两种文体中,我和世界保持不同距离,不同空间切片互作弥补,让我的叙述逐渐丰富了起来。这本书是对我近两三年小说创作的一次梳理。取舍之间,这些文字的面貌清晰了起来,经历这些文字时的个人时光也逐渐清晰。它们像记忆提示器,让我不要忘却过去的许多个日夜。当时只作寻常,如今看来却是让生命兴起不被遮蔽的支点。

我的童年乃至整个青春期从父母处收获最大的是信任。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放任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建筑了某种形态不明的互信。古灵精怪的好奇心促使我进行各种短暂、间断、片面的学习,而我的父母似乎也不期望我能在任何一方面成才。混乱的学习和阅读过后,写作沉淀了下来。小学时,我将一篇作文写到凌晨三点,一边写一边哭一边为哭感到难为情。现在想来,同龄人在成长经验或作文书中寻找素材时,我就已经开始虚构,并且为自己虚构的文字动情。我从来都承认自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并将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由父母的信任带来的“大胆”逐渐被文学接了过去。写作、阅读、反思,当这三者互动,我思想的藩篱在一步步向后挪移。在寻找行为意义时,在情绪打结处,在试图呼唤增援的困境里,我在奋力跳脱个人处境,趋向一种更普遍的开阔,然后再回过头来审视一切。有什么是不能被理解的事呢?一切情绪都是在合理地使用感官。只有连丑陋都可以平视的人,才可以不带抱怨地写下人生。我写作的过程就是在人群中认识人群,情感的克制让我予文本沉默之处一份神秘的授意。我不是自己笔下人物的上帝,我是他们的邻居。

许多年来,我无意识地苛刻地培养自己,不知这是否可以称作一项积极的才能。我供养着心中的美神,或许这是信仰的一种抵临方式,我认识并遵从它,但靠近它却是一场漫长的探索苦旅。我刚踏上长途,发现途中已有许多奔驰的孤独个体。美需要认同,而认同的代价就是各自行路罢。感谢那些曾充满爱意伴我一程的人,也期待那个或许永远也到不了的“彼岸世界”。

本书收录的十二篇小说是我自己愿意重复去阅读的,是我能从中看到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字。每篇小说都有一个单独的空间,而它们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世界:我们的时代,我们行走其中的未来历史——“讲述过去的事物仿佛它们刚刚开始存在”。如果能有人从容地将这些篇幅读完,沉默、微笑、叹息、眼眶发热或者想要表达自己,这就是我此次小说结集最美好的意义。于我而言,是十二段独有的时辰;于读者而言,是十二段我们共有的秘密时辰。

宋阿曼

2017年6月15日

49
6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