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华东理工钱旭红院士、杨有军《自然·通讯》:短波红外纳米丝带染料聚集体及双通道活体成像新进展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1-12 07:50
    

主要观点总结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钱旭红院士和杨有军教授团队成功构建了新型短波红外染料聚集体,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聚集体具有水溶性好、稳定性好、吸收发射波长长且生物相容的特点,可实现小动物活体水平的双通道荧光/光声双模态成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短波红外染料聚集体的构建

研究团队通过晶体结构辅助的理性设计方法,成功构建了水溶性的短波红外染料聚集体,具有三个独特吸收峰,最大发射波长位于1106 nm。

关键观点2: 聚集体在生物成像/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新型聚集体具有高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易制备的特点,可用于生物成像和治疗。经尾静脉注射后,可潴留在小鼠全身骨骼、肝脏和脾脏,实现双通道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合作伙伴

该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通讯单位为华东理工大学,通讯作者为杨有军教授。研究得到了钱旭红院士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文章预览

近日,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钱旭红院士 、 杨有军教授 团队 构建了新型短波红外(SWIR)染料聚集体 。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晶体结构辅助的J聚集体的理性设计方法,对团队前期报道的ESi5近红外染料母体进行合理分子改造,成功构建一种水溶性好、稳定性好、吸收发射波长长且生物相容的染料聚集体,并成功实现小动物活体水平的双通道荧光/光声双模态成像 。相关成果以 “A stable and biocompatible shortwave infrared nanoribbon for dual-channel in vivo imaging”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4, 2025)上。 图片说明:聚集体的设计思路 短波红外区间(~1000-2000nm)是深层组织高对比度成像、疾病诊断、光动力/光热治疗和荧光手术导航的理想光谱窗口。领域内的短波红外染料由于HOMO-LUMO能级差小,普遍面临稳定性差、在水溶液中荧光淬灭的问题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