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通识联播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由北大、清华、复旦、中大以及浙大、南大、武大、厦大、重大、港中文等大学十所高校组成。联盟特开设通识教育平台,探讨通识教育理念,介绍核心课程知识,促进高校交流合作,发布相关资讯信息。关注通识联播,锁定中国通识教育实践最前沿!
今天看啥  ›  专栏  ›  通识联播

优秀作业|从复仇制度看中国古代礼法冲突

通识联播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03-12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古代中国的复仇制度及其与礼法之间的冲突。文章概述了复仇制度在各朝的发展,指出了法律儒家化过程中礼与法的张力,以及复仇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比中日复仇制度,分析了背后的家族观念和伦理差异。最后,文章讨论了当今社会中复仇观念残留的影响以及德法关系的调和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复仇制度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及其演变

复仇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法律对于复仇的态度随着儒家思想的演变而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允许复仇到逐渐禁止,反映了礼法之间的冲突和张力。

关键观点2: 礼法冲突:古代中国的法治困境

古代中国的“法”与“礼”同为社会治理手段,但存在内在逻辑冲突。法律儒家化的过程中,复仇制度的二元矛盾体现了礼法之间的冲突和不可调和性。

关键观点3: 中日复仇制度的差异分析

中日两国在复仇制度上存在差异。中国的复仇制度建立在家族、血缘宗法制度之上的儒家价值,而日本则强调“忠大于孝”的观念,义理是复仇的核心逻辑。

关键观点4: 复仇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复仇制度的残影仍存在于某些地区,如何调和家族主义观念与法律原则的关系,以及处理公众情感与死刑存废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文章预览

本文是2023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化”(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赵田恬,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廖 可斌 老师。通识联播经作者授权发布。 从复仇制度看中国古代礼法冲突 赵田恬 法学院  摘要:“复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各个朝代的法律对“复仇”制度态度的演进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也展现了礼与法之间存在的冲突。本文试图从复仇制度造成的困境入手,梳理我国古代复仇制度在各朝的适用和发展,指出其中存在的礼法冲突的二元矛盾,通过对比日本复仇制度探求中国古代复仇制度的独特性,并简要探讨其影响。 关键词:复仇 法律儒家化 礼法冲突 一、导言:复仇制度的矛盾 古人常说:“杀父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