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描述了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在能量代谢领域的研究。他们探究了在细胞内葡萄糖饥饿情况下,是先消耗脂肪还是消耗谷氨酰胺作为能量来源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谷氨酰胺的消耗比脂肪酸更早。机制研究发现AMPK在维持能量稳态中起核心作用,通过激活PDZD8-T527磷酸化促进谷氨酰胺消耗。研究过程严谨,通过同位素分析、特异性抗体富集AMPK底物、突变体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研究了细胞内葡萄糖饥饿情况下,能量的消耗机制。
研究发现在葡萄糖缺乏时,谷氨酰胺的消耗比脂肪酸更早。
关键观点2: AMPK在维持能量稳态中起核心作用。
通过激活PDZD8-T527的磷酸化,促进谷氨酰胺的分解。
关键观点3: 研究过程严谨,通过同位素分析、特异性抗体富集AMPK底物、突变体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
从AMPK的底物中找到了PDZD8,并分析了其磷酸化位点,验证了AMPK-PDZD8-GLS1轴在葡萄糖饥饿环境下的作用。
文章预览
今天这篇文章挺有意思,是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的副教授和两位博士生,共同发表在28.1分的Cell Research上的文章,这是一篇能量代谢相关的文章( 这里他们做的是AMPK信号通路,如果熟悉信号通路的话,应该知道AMPK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通过ATP和ADP的比例启动,不熟悉的话,可以回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机制上他们做得蛮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他们研究的内容,是在细胞内葡萄糖饥饿的情况下,到底是会先消耗脂肪,还是消耗另外的碳源,这里指的就是谷氨酰胺。脂肪酸和谷氨酰胺,都是可以通过TCA循环,参与能量消耗的。那在葡萄糖饥饿的情况下,到底是哪个提前开始消耗了呢?(这个很重要,关系到大家的减肥大计,如果提前FAO那么只要饿一下就能瘦……)他们通过使用碳13标记的棕榈酸酯和碳13标记的谷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