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建三局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华南公司参建的城建梅园片区城市更新单元项目。该项目的钢结构主体框架高度达到202.63米,是深圳在建第一高楼,总用钢量达4万吨。项目采用BIM技术和钢结构预拼装技术等,确保了施工效率、质量与安全性。项目荣获多项荣誉,包括湖北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大赛一类成果等。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创新金融和科技总部基地,助力打造世界级金融街和罗湖区现代生态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概况与高度
介绍了项目的背景、高度和用钢量等基本信息。
关键观点2: 施工难点与创新技术
描述了项目施工中的难点,如巨柱支撑和钢梁埋件的定位调整等,以及采用的技术创新,如BIM深化和方案模拟、钢结构预拼装技术等。
关键观点3: BIM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详细阐述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分阶段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图模联动会审等,以及BIM技术带来的效益。
关键观点4: 项目的荣誉与未来影响
列举了项目获得的荣誉和未来对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包括成为深圳创新金融和科技总部基地等。
文章预览
来源:中建三局 近日,随着一根长13.86米、重2.16吨的钢梁吊装就位,由中建三局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华南公司参建的城建梅园片区城市更新单元项目钢结构主体框架在47层处 冲破200米大关 ,高度达到202.63米。 项目总用钢量达 4万吨 ,采用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 结构体系,结构高度407米,是 深圳在建第一高楼 ,建成后为深圳第三高楼。 项目12根圆管巨柱自地下19.75米处生根向上蔓延,其中8根在首层分枝,形成一道道分叉斜柱,其又在第6层处两两精妙连接,最终融合成4根崭新的巨柱。这些巨柱最大倾角达到8度,犹如擎天巨柱支撑起整栋大楼的重量和竖向荷载,成为稳定大楼的“定海神针”。 随着楼层增高,纵向压力使得钢梁埋件的定位需要不断调整。项目利用BIM深化和方案模拟、钢结构预拼装技术,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