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位体制内朋友在择偶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包括父母过度干涉择偶、社交圈子有限、工作性质导致的认知重复以及对于平淡生活的厌烦等问题。同时,文章也讨论了体制内工作在婚恋市场中的影响以及个人在选择伴侣时的权衡利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父母对体制内工作的过度看重成为择偶的障碍。
一些体制内工作的父母在选择未来伴侣时,会将体制内工作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导致子女的择偶范围受到限制。
关键观点2: 社交圈子有限导致难以找到适合的伴侣。
由于体制内工作的社交圈子相对固定,一些人在寻找伴侣时难以拓展社交范围,难以遇到合适的人。
关键观点3: 体制内工作的性质可能导致个人认知的重复和缺乏新鲜感。
一些人在体制内工作中感到生活平淡无奇,希望寻找更多的刺激和新鲜感,因此可能会选择非体制内的伴侣或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4: 体制内工作不一定能带给人社会化的成长。
有些人认为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让他们失去了在社会中成长的机会,因此在择偶时可能更注重对方的社会化程度和个人魅力。
关键观点5: 婚恋选择是个人权衡利弊的过程。
在选择伴侣时,个人需要权衡工作、家庭、个人兴趣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文章预览
朋友们,中午好。 在大众观念里,体制内伴侣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考公上岸代表着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甚至还有“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的传说; 这也意味着体制内伴侣由于工作原因,往往在关系中处于上位者身份; 但现在时代变了; 曾经能被人踩烂门槛介绍对象的体制内男女; 也不好找对象了。 我们和三位与体制内相关的朋友聊了聊,听了听他们的择偶困境。 我算是“体三代”,从我爷爷那辈儿到我这辈儿,三代从政。 原本大学毕业之后我想去南方发展,结果因为是家里的独子,在父母的劝说下留家乡考公。 那会儿也有人介绍对象,但一问我职业是啥? 其实我内心很自卑,只能干瘪地挤出几个字:备考公务员。 很多介绍人一听,脸上就会流露出微妙的表情,其实就是还没工作嘛。 几次受挫之后,更坚定了我一定要考公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