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上海科技大学赵英博教授团队发展出一种通用型的多孔配位网络玻璃合成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种玻璃具有孔隙可控、均匀透明等优点,有望用于膜分离和光电器件等领域。该研究以配位网络玻璃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合成具有高微观孔隙率和透明度的配位网络玻璃,解决合成这种多孔玻璃的挑战。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赵英博与前辈的合作以及团队后续的研究计划。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赵英博团队发展出通用型的多孔配位网络玻璃合成策略
赵英博教授团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玻璃材料,具有孔隙可控、均匀透明等优点,有望用于膜分离和光电器件等领域。
关键观点2: 配位网络玻璃的研究成为无机化学研究和材料化学研究的前沿方向
配位网络玻璃的研究源自于晶态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人们陆续发现一些金属有机框架在加热中会发生坍塌和无定形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玻璃化转变,从而形成均匀的配位网络玻璃。
关键观点3: 合成策略的核心是引入柔性大位阻网络调节剂作为造孔模板
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通用型多孔配位网络玻璃合成策略,其核心是引入可以与金属团簇配位的柔性大位阻网络调节剂,来作为造孔模板,实现较高的孔隙率和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
关键观点4: 赵英博与前辈的合作及缅怀
研究思路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赵英博读博的时候,他与世界著名玻璃研究科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奥司登·安吉尔教授的合作。此外,他还缅怀了前辈们对配位网络玻璃研究的贡献,以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受到的提携和照顾。
关键观点5: 团队后续的研究计划和展望
赵英博团队后续将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网络调节剂在配位网络玻璃形成能力中的作用,发展出一整个配位网络玻璃“家族”,并在固态电解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发展新的应用。同时,他们计划将AI用于配位网络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稳定性研究中,建立预测模型来探讨玻璃态物质形成本质的科学问题。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