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有风来Lite

我们为什么爱在秋日登高

有风来Lite  · 公众号  · 浙江  · 2024-09-09 19:3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白露节气时江南地区的秋日景象,以及人们登高习俗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包括文人墨客咏秋词的场景,以及登高的文化行为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人文色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白露节气与登高习俗

文章介绍了白露节气时江南地区的秋日景象,以及中国特有的登高习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关键观点2: 文人墨客咏秋词的场景

文章列举了不同文人墨客在秋日登高时的诗词,展示了登高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情感和人文色彩。

关键观点3: 登高的现实意义

文章从运动健康的角度分析了登高的益处,包括增强体质、增强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等。同时,也指出了登高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的自我疗愈作用。

关键观点4: 登高的文化意义

文章强调了登高中的人文色彩和精神享受,通过描述城市登山者的体验,展示了登高的独特魅力。


文章预览

白露,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江南暑气尚存。 没有“芦花飞”,也不见“秋风起”,但充满秋意的“白露”二字,却结结实实地告诉人们——秋天真的来了。 9月7日白露,农民在收获玉米。图源 新华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更似中原和北国特有。而秋日的盛事——登高,则全无地域限制,甚至在江南更有了“地形优势”。 自古以来,秋日登山是中国人特有的习俗 ,这一充满人文意味的“秋事”,也深深刻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01  秋日登高,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 文人墨客咏秋的诗词文章中,常常不乏“登高”的场景。 公元767年秋,旅居夔州的杜甫登临白帝城,举目远眺,江天辽阔,草木萧瑟,留下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慷慨悲凉的秋日登高; 白帝城。图源 视觉中国 同样是唐人,杜牧与好友登齐山,看漫山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