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上海田林公园的更新设计,包括公园的现状调研、设计策略、主要空间布局、自然生境表达、文化生境营造等方面的内容。公园中心区域设计为圆形大草坡,提供基础公园体验。设计融合台阶看台、空中观景平台、廊下休憩空间、市民园艺中心、生境科普馆等多元功能的“梦田廊”。针对周边居民关心的项目,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关注全龄段和全时段的使用者需求响应、现状乔木与绿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社区与居民文化的承载。同时,结合调研,设计了不同空间功能,如环形建构的活力生境、自然生境的表达与感知、文化生境的场所功能等。最后,文章还介绍了公园的夜景和灯光装置等细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园现状调研与空间设计策略
田林公园作为社区公园,为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进行了更新设计。设计基于现状调研,关注全龄段和全时段的使用者需求,保护现状绿色生态资源,并承载社区与居民文化。
关键观点2: 主要空间布局与功能设计
公园中心区域设计为圆形大草坡,提供基础公园体验。设计融合了多种功能,如台阶看台、空中观景平台、廊下休憩空间等,形成“梦田廊”,满足使用者多元需求。
关键观点3: 自然生境的表达与感知
设计强调自然生境的表达,通过林下空间的设计,塑造简洁明快的绿化氛围,激发更完整的生境营造与表达。结合雨水花园系统,丰富林下漫步游赏的体验与科普内涵。
关键观点4: 文化生境的场所功能
设计嵌入静谧的文化生境,结合游客服务中心“林隐轩”的设计,呈现当代造园的空间与文化意趣。兼具东部公园入口、公园管理、游客问询与公共卫生间功能的文化生境营造,体现社区文化特色。
关键观点5: 整体设计与实施效果
整个设计将自然生境与活力生境有机融合,注重空间利用与生态保护。通过参与式设计实践,凝聚在地情感,实现社区公园的更新目标。
文章预览
© CreatAR Images 我们基于现状将公园中心区域设计为可供使用者进入的圆形大草坡,为高密度社区提供豁然开朗的公园基础体验。并在草坪北部日照最佳处,以“整体木平台空间拉伸”的手法设计了融合台阶看台、空中观景平台、廊下休憩空间、市民园艺中心、生境科普馆等多元功能的“梦田廊”。 感谢 VIA维亚景观 对gooood的分享 1. 破而后立:全天候的无界公园 田林公园始建于1999年,在更新前是封闭管理的“田林中心绿地”,绿地周边300米半径内(北至宜山路、南至田林东路、东至钦州路、西至柳州路)近2万居民仅能从西南角的一个较小的入口进入,这不仅使公园绿地与市民生活关系割裂、公共物品服务效率较低,更直接导致东侧居民因交通时距较远而放弃日常进入绿地的游憩机会。这使得将田林中心绿地围墙彻底打开,走向真正开放无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