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楼下等电梯时目睹的一场母女间的互动,引发了对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思考。文章指出,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意见和情绪时,应尊重孩子的内心秩序,避免压制和伤害孩子的情感。文章还提到,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避免经常干预和比较孩子,真正的爱应该不带条件。最后,作者强调,父母应该好好管理自己的言辞,避免随意跟孩子说一些伤害性的话语。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对妈妈的举动反应强烈,可能是因为平时关注不够或教育方式不当。
文章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为妈妈的举动而大哭,反映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受到威胁。这可能是因为平时妈妈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或者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观点2: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内心秩序和方式。
文章指出,孩子在某些阶段会有自己的秩序和方式,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内心秩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只要没有危险。
关键观点3: 父母不应随意干预和比较孩子。
文章提醒父母,不要总是干预孩子的选择和行为,也不要经常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压力。
关键观点4: 真正的爱应该不带条件。
文章强调,父母应该爱孩子本身,包括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不是只爱他们的优点。父母应该避免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以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文章预览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1 前几天在楼下等电梯。 突然听到玻璃大门那边传来哭声。 然后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哭着冲了进来,喊着:“妈妈,你不要我了!” 然后扎进妈妈的怀抱,一边哭着一边紧紧地抱着妈妈。 而妈妈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好像开玩笑一样地跟孩子说: “你还跟妈妈犟,如果我连你都搞不过,那我还是你妈妈吗?” “妈妈,你不能不要我啊!”孩子这时只剩下哭了,已经妥协了。 原来是小女孩闹脾气,然后妈妈自己进来了,然后玻璃门会自动关闭。 就是这样的情形,把孩子吓成了这样。 而妈妈看上去是很满意的,因为这样又一次告诉了女儿, 你得听我的,不要跟我闹,否则我不会等你,直接把门关了。 对孩子来说,这也许就意味着“被抛弃”。 住同栋楼,我们都知道这个女孩是姐姐,家里还有一个1岁左右的弟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