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来自浙江大学和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改变电解质成分,实现了锌负极的均匀电镀/剥离模式,显著提高了锌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文章详细描述了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简介
介绍了锌电镀/剥离模式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关键观点2: 要点一:改变表面过电位来调节成核行为
探究了Cor的引入对表面过电位以及成核行为的影响,发现Cor的引入能够增大表面过电位,导致沉积初期形成亚微米晶核。
关键观点3: 要点二:空间位阻效应驱动的缓慢Zn/Zn 2+ 氧化还原动力学
阐述了Cor引起的空间位阻效应对Zn/Zn 2+ 氧化还原动力学的影响,减缓了锌离子的生长/溶解反应。
关键观点4: 要点三:高度均匀的细晶粒电镀/剥离模式
描述了Cor对锌沉积/剥离模式的影响,实现了高度均匀的细晶粒电镀/剥离模式,提高了锌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观点5: 要点四:锌负极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展示了锌负极在循环稳定性、利用率和库伦效率等方面的优越电化学性能。
关键观点6: 结论
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并介绍了课题组的相关情况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预览
科学材料站 文 章 信 息 细晶粒均匀电镀/剥离模式实现高可逆锌负极 第一作者:罗祯,夏宇凡 通讯作者:徐斌*,姜银珠* 单位: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浙江大学 科学材料站 研 究 背 景 水系锌金属电池(AZMBs)由于其操作安全、低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的特性,已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储能选择。其中锌金属负极的电镀/剥离过程在电池体系在中起着关键作用,常常在放电/充电循环后呈现出巨大体积变化的枝晶状表面形貌。这主要是由锌金属的密排六方(hcp)晶体结构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在沉积过程的初始形核阶段,锌核倾向于形成以(002)晶面作为最大暴露面的六方形片晶;随着电还原过程的进行,这些小的片晶开始粗化长大,从而形成具有锋利边角的较大六方形晶板。与基底倾角较大的片晶(~90°)将会发展成枝晶,导致表面的均匀性被严重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