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哥伦比亚大学闵玮教授团队Acc. Chem. Res.:拉曼散射的二象性——爱因斯坦激光理论的推广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07-06 07: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拉曼散射的二象性,包括自发拉曼散射和受激拉曼散射。研究人员通过提出拉曼二象性理论,揭示了拉曼散射的两种过程之间的联系,推广了爱因斯坦的激光理论。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拉曼散射在实际技术应用中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拉曼散射的二象性被首次提出,包括自发拉曼散射和受激拉曼散射。

这一发现为光-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更统一普适的框架,推广了爱因斯坦的激光理论。

关键观点2: 研究人员通过提出受激拉曼散射截面(σSRS)的概念,揭示了拉曼散射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一新的截面概念使得对拉曼散射的理解更加全面,打破了人们通常对拉曼散射是一个极弱过程的认知。

关键观点3: 拉曼二象性方程成功解释了为何σSRS内在很强,而σRaman却显得非常小。

拉曼散射从分子内在本质上来说其实很强,只是真空的参与耦合使其表观行为表现得很弱。

关键观点4: 新的理论解决了领域内一个争论多年的技术问题:自发拉曼散射和受激拉曼散射谁更灵敏。

通过构造相图的方法,作者得出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两种拉曼散射的灵敏度直接比较的结论。

关键观点5: 文章探讨了为什么只有拉曼散射展示出了这种二象性,以及为什么在拉曼散射百年的历史中这个现象从来没有被提出过。

研究人员列举了几个原因,包括技术和理论的突破,以及拉曼散射的独特性。


文章预览

作为光-物质相互作用中最基本的过程,光子发射(emission)早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前的1917年就被爱因斯坦系统研究过。爱因斯坦创造性地将光子发射过程一分为二:自发发射(spontaneous emission)和受激辐射(stimulated emission),并且分别定义了A、B两个系数用来描述其速率。对这一光子发射过程的深入研究最终产生了著名的爱因斯坦的激光理论,并成为后来激光器发明的基础。这一理论在物理和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学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 与光子发射相对,光散射(scattering)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另一类重要的现象。其中,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因其散射光的精细频率变化能够反映丰富的化学信息而受到广泛关注。Raman本人也早于1930年代获诺贝尔奖。如今,拉曼散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成像,成为研究分子结构和动态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