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过去几年国产ADC药企的发展情况,包括交易数量、金额和类型的增长,以及不同领域和靶点的探索。文章指出,虽然当前ADC领域出现了冷却期,但国内药企依然在极力向前冲刺,探索新的机遇。文章还提到,随着低垂的果实被摘完,国内药企需要挑战更高难度的创新药研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产ADC药企发展迅速,交易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
过去几年,国产ADC药企的出海交易数量、金额和类型都在持续增长,但2024年出现了冷却期。
关键观点2: 国内药企在ADC领域持续探索新的机遇
国内药企在努力开发针对不同靶点和领域的ADC药物,如B7-H3、EGFR、ROR1、MSLN等,虽然当前数据还相对早期,不确定性较高,但机遇依然存在。
关键观点3: 国内药企需要挑战更高难度的创新药研发
随着低垂的果实被摘完,国内药企不能永远停留在避风港,需要挑战难度更高的创新药研发。
文章预览
作 者 | 武月 来源 | 氨基观察 导 语:交易量骤降,重磅项目突然消失。 过去一年,出海浪潮继续。 包括license out、并购在内的交易达到116笔,同比增长90%,交易总额超600亿美元。 浪潮之下也有暗流。当转让数量全球第一之后,2024年的ADC出海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相比2023年,交易数量持平、重磅项目大幅缩水,总金额直线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GLP-1、双抗/三抗等热度和关注度的明显上升。 ADC之于大药企的战略意义,无须多言;国产ADC的实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认可。而当大药企们蜂拥而至,来国内市场淘金,并筛过一遍又一遍之后,2024年的ADC,开始陷入集中式BD爆发过后的CD冷却期。 在这背后,除了大药企大都在过去两年完成了各自的产品管线布局,根源还在于,下一代ADC尚处验证阶段。 从血液瘤到实体瘤,从HER2到B7-H3、EGFR、ROR1、MSLN靶
………………………………